三口組Z在 1y6m 拿到了第一桶畫筆,希冀透過不同刺激,增加抓握力與手眼協調。
這一年多,他揮灑過的 Double A 雙面白紙應該超過 200 張,從雜亂線條、圓圈形狀,再到具體圖像。
孩子為什麼這樣畫?:從塗鴉觀察孩子的認知發展,培育創意、自信和表達力
手拙的我,求學過程遇到繪畫、工藝或烘培等主題,只能胡亂交差。
看著Z的「創作」,為娘也想知道,孩子為什麼這樣畫?
| 孩子為什麼這樣畫?:從塗鴉觀察孩子的認知發展,培育創意、自信和表達力 作 者|瑪瑞琳.JS.古德曼(Marilyn JS Goodman) 出 版|遠流(2019年05月29日) |
翻讀之後.忻筆記
「孩子通常在三歲半左右可以描繪出第一張寫實風格的圖畫,一個模樣古怪的人形。大圓圈當頭,豆眼、尖鼻、笑嘴,再加上垂直線作腳,心理學家和教育者指稱為『蝌蚪人』。」
《孩子為什麼這樣畫?》的敘述,讓我大笑。
欸欸欸,根本是我每次陪畫會勾勒的人形嘛,原來我的塗鴉程度停留在三歲半。
「孩子是在畫畫的過程中思考和解決問題。」
而我更想探究的是,在孩子口說能力還不夠完整之時(Z兩歲後才開始語言爆發),是否可以從塗鴉看到他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呢?
為娘持續修練。
作為藝術和博物館教育家,古德曼在《孩子為什麼這樣畫?》透過三個部分--解讀不同年齡孩子的圖畫、說明孩子圖畫發展的階段、如何鼓勵孩子畫圖,傳達 2~12 歲孩子圖畫的意義與進程。
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論
這裡筆記美國著名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(Viktor Lowenfeld)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論:
混亂塗鴉(disordered scribbling)-18~24 個月開始,重點不在於畫了什麼(那些塗鴉看起來可能完全隨機、紊亂、無序、偶然),而是孩子在活動的過程身體感覺到的快樂。
控制塗鴉(controlled scribbling)-混亂塗鴉的半年之後,某個「頓悟」時刻,孩子突然看出手臂的動作和在紙張上做出的記號是有關連的,開始對「自己在做什麼」變得更有興趣。
命名塗鴉(named scribbling)-3~4 歲之間,漸進式,孩子從「動覺思考」變成「想像力思考」。
孩子為什麼這樣畫?.摘句
・對於兩歲到十二歲的孩子來說,透過藝術表達自我是個充滿力量的事情。孩子以圖畫作為視覺語言--是協助他們學習的「思考語言」,一種隨著他們成長而持續演化的語言。
・藝術是孩子成長發展的必要活動,藝術讓孩子得以發掘、探索、實驗和獨立學習。
・對孩童來說,畫畫是一種創造、吸收、愉悅的活動,可以運用自己不停增長的知識、正在轉變的觀察以及全新的體驗。它是一種思考語言,隨著孩子成長而改變,感受、念頭、渴望和情緒都可以在其中展現。
・畫畫終究會促進創意成長,因為在這些寶貴的體驗期間,孩子可以運用想像力,讓幻想化為具體,自由不羈地表達自己,坦率隨興。
・對孩子來說,畫畫是一種表達方式。它的價值在於過程,而不是成品。
・最重要的是,孩子都會畫自己有興趣的東西,別無例外。
・提供孩子空間、畫材、機會、指引、時間和正確的態度,孩子就可以自由進行,以新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,同時發展概念,將個人的獨特體驗化為視覺形式。



